首先是被選擇的方案(或產品)與某種消費需求之間是能夠形成對應關系的; 2、 這種對應關系是相對恰當的; 3、 這種對應關系與原來已有的對應關系之間的差異是具有比較優勢的; 二、 誰同誰比? 構思--比較--篩選--確定--構思延伸--再比較--再篩選--再確定--, 這就是設計階段不斷進行的設計選擇過程。
顏色的選擇
很多人在產品設計中從一開始就考慮圖標風格之類的問題,但我認為一款產品的調性最重要的在于顏色的選擇。選擇顏色是非常講究的,它需要設計師關注到產品的服務類別,產品的投放群體以及產品本身的性格屬性,每選擇一種顏色都要把這些問題考慮進去,并且找到適合產品調性的色彩。如果你認為產品的顏色僅僅是作為同類競爭產品在市場上的區別而存在,那么你還沒有理解色彩學知識對產品設計的影響。
我時常用微信舉例子:為什么微信會用綠色而不用紅色或者藍色?我想很多人根本沒有考慮過,作為用戶可以這樣,但作為設計師則不能不明白其中的原因。
涉及到最專業的問題就是構圖的藝術。通常,設計師找來的圖片都不會太適合產品的需要,它需要用各種方式再做處理,從構圖的角度進行各種切剪或者添加、遮蓋某些部分,從而讓圖片和產品融為一體。這個過程看起來簡單,其實很難,如果沒有足夠的構圖技巧而直接使用素材背景圖,整個產品的調性就會差很多,看起來就像未完成的產品,或者沒有經過打磨過的產品。
關于這個原則重要的是設計師需要具備藝術構圖的能力,將移動硬件的四邊看過是畫框的邊緣,從而進行各類場景元素的分割,時而要整合,時而要打散。這部分知識應該在大學里就學會并且掌握,只是它的運用場景由傳統紙面變成了移動硬件的界面。
如果我看到一款產品采用了市場上沒有通行的交互模式,那么我基本上可以判斷,要么屬于藝術類的展示產品設計,比如:很多國外的展示設計案例。要么就是外行人的作品,比如:很多缺乏產品經理且初次創業團隊的研發。
前一種拒絕屬于對設計藝術的探求,以設計展示為目的。后一種拒絕則是對市場的藐視,處于一種對自我創造力的浪漫主義幻想。(事實上很多公司團隊的項目只是他們心中的幻想,既沒有市場調研,也沒有數據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