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源是火災的發源地,也是引起燃燒和爆炸的直接原因。所以,防止火災應控制好10種火源,具體是:
1、人們日常點燃的各種明火,就是最常見的一種火源,在使用時必須控制好。
2、企業和各行各業使用的電氣設備,由于超負荷運行、短路、接觸不良,以及自然界中的雷擊、靜電火花等,都能使可燃氣體、可燃物質燃燒,在使用中必須做到和防護。
3、靠近火爐或煙道的干柴、木材、木器,緊聚在高溫蒸汽管道上的可燃粉塵、纖維;大功率燈泡旁的紙張、衣物等,烘烤時間過長,都會引起燃燒。
4、在熬煉和烘烤過程中,由于溫度掌握不好,或自動控制失靈,都會著火,甚至引起火災。
5、炒過的食物或其它物質,不經過散熱就堆積起來,或裝在袋子內,也會聚熱起火,必須注意散熱。
6、企業的熱處理工件,堆放在有油漬的地面上,或堆放在易燃品旁(如木材),易引起火災,應堆放在地方。
7、在既無明火又無熱源的條件下,褐煤、濕稻草、麥草、棉花、油菜子、豆餅和沾有動、植物油的棉紗、手套、衣服、木屑、金屬屑、拋光塵以及擦拭過設備的油布等,堆積在一起時間過長,本身也會發熱,在條件具備時,可能引起自燃,應勤加處理。
8、不同性質的物質相遇,有時也會引起自燃。如油與氧氣接觸就會發生強烈化學作用,引起燃燒。
9、摩擦與撞擊。例如鐵器與水泥地撞擊,會引起火花,遇易燃物即可引起火災。
10、絕緣壓縮、化學熱反應,可引起升溫,使可燃物被加至著火點。
那么對于災害報警自動報警系統,可以定期檢測探測器的靈敏度和指示,測試可以正常發出報警信號;每年至少進行兩次消防聯動試驗,以確定控制線和聯動線是否有故障。對于消火栓系統,每月檢查消防栓箱內水槍,軟管等設備的老化情況,檢查滅火器是否在保修期內,消防泵的壓力狀態,并開始運行試驗,并檢查消防栓水是否從火中流出。
消防維護不僅是對每個子系統的定期檢查,還需要明確消防系統的主要負責人。將安排定期檢查和組織演習,并監督各種檢查的實際完成情況,以確保及時失敗。它可以被消除和處理,并且可以及時修理或更換問題設備,以化消防系統的實際效果。
當自動噴水滅火系統的管徑≤100mm時,采用螺紋連接;另一個是焊接或法蘭。噴嘴裝置的水平距離應根據火災危險等級確定。對于報警閥組的安裝,應先安裝水源控制閥和報警閥,并進行報警閥輔助管連接。水警鈴應安裝在公共通道或值班室附近的外墻上,并應易于維護。
消防工程是一項系統工程。除了灑水器,消防栓和氣體滅火系統外,它還包括火警系統,緊急廣播系統,防水和排煙系統,正壓供氣系統和防火門關閉系統。在發生火災時,任何引起問題的系統都會引起火災蔓延,火災的及時性和人員。因此,在施工過程中,有必要協調各個系統的工作,有必要對整個項目的防火系統的邏輯功能有一個清晰明確的認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