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成中頻切換開關不靈敏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衛星接收機的電源濾波電容容量太小或太次。由于出廠生產成本的考慮,衛星接收機中的電容多數采用低成本、低容量的電解電容,造成電源濾波不良,存在的雜波影響中頻信號的傳輸,造成切換不靈敏。
二、中頻切換開關的質量太次。由于各種雜牌的切換開關采用的推動管或電子原件太次,造成中頻切換開關的靈敏度太低和很高的插入損耗,造成無法正常切換。
三、衛星電視安裝饋線過長或太次對中頻切換開關的影響也不能忽略。由于銅線的成本太高,大家多數使用的是銅包鋼電纜,這就造成很大的傳輸損耗,一般超過30-40米就會造成中頻切換開關的不靈敏。
四、高頻頭的原因。選擇正規廠家生產的高頻頭是保障中頻切換開關的關鍵,一定不要為了貪圖便宜,購買三無品牌,以免影響高頻頭在使用中的效果發揮。
五、衛星電視安裝還有一些是由于衛星接收機和中頻切換開關不兼容的情況,有一些是由于同軸電纜的老化,F頭接觸不良造成的。綜上所述,這些問題是造成中頻切換開關不靈敏的主要因素。
Ku信號雨衰Ku信號的雨衰問題是衛星電視節目接收中經常碰到的問題。無論大雨小雨,或多或少都要影響Ku信號節目的正常收看。經筆者多次試驗和實踐,總結出了以下幾種方法,均可有效避免Ku信號的雨衰現象。 給ku高頻頭穿上"防雨衣",我們可以將干凈的"可樂"塑料瓶(是無色透明的)的瓶口,剪得與Ku高頻頭一樣大小,然后將它套在Ku高頻頭上,并在塑料瓶下沿打幾個滴水孔,防止雨水倒流。這樣,即使下大雨也濺不到高頻頭蓋子上,Ku信號便能正常接收和收看了。 給Ku高頻頭換上"防雨帽"。大家使用的Ku高頻頭,上面的塑料蓋一經下雨,雨水便會沾在蓋子上,影響信號的正常接收。我們可以把Ku頭上的塑料蓋取下,換上冰箱里常用的保鮮膜,用橡皮筋或透明膠帶扎上。因保鮮膜不浸水,故下雨時也能正常收看,在晴天還能略為提高Ku信號的接收強度。
給Ku高頻頭"翻翻身",正常安裝Ku天線時,是把天線上的曲桿放在下面,使高頻頭口朝上對準天線面的。一下雨,雨水便會打濕Ku頭上的塑料蓋。其實,我們可以把Ku天線倒過來安裝,讓曲桿放在Ku天線的上部,使高頻頭口朝下,這樣下雨時便能避免雨衰問題。這樣處理的缺點是其仰角太大。
給Ku天線造"防雨屋",由于接收Ku信號的天線口徑大多在0?75m~0.9m之間,其體積較小。因此,可以用鋁合金做一個剛好能裝下天線的玻璃小屋,小屋安裝3mm~5mm厚的無色透明玻璃。筆者將天線放進自制的封閉玻璃小屋進行試收,其接收效果絲毫沒有受到影。
高頻頭焦點焦距 :
高頻頭焦距也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尤其在正饋天線中,調整好焦距你會發現信號提高不少。
衛星分配器、線放器的選用:
隨著衛星節目的不斷增加,往往一個極化輸出就要接收多路信號,常采用分配器,這些對信號都有衰減。
特殊自然條件下的衛星信號中斷 :
一般說,整個衛星信號的傳輸接收系統,在設計指標合理及設備完好的情況下,信號的傳輸與接收是不間斷的,但受到一定特殊自然現象影響,如發生衛星蝕及日凌時,衛星信號就可能被干擾中斷。在衛星繞地球運行過程中,當太陽、地球和衛星運行到一條直線上,而且地球在中間時,這就是衛星蝕,衛星蝕多發生在每年春季和秋季,每次連續出現45天,共90天。與衛星蝕現象相似,當衛星運
行到太陽和接收站之間,并處在一條直線上時,接收站的天線對準衛星,也正好對準著太陽,太陽的射電噪聲將嚴重干擾或中斷電視信號,這種現象為日凌,日凌發生在春分和秋分前后連續幾天,每次約3~6天。
天線的安裝位置應選擇合理
衛星天線方向應開闊、無遮擋,另外應遠離微波站、差轉臺、雷達站等,應盡量避免這些干擾源。建在平地上,天線前方不遠就是樹林或房屋等,有些建在樓頂,但樓頂四周均有一米多高的圍墻,天線基礎座沒有高出圍墻。有些就建在發射塔或微波接收塔下,還有的幾面衛星天線縱橫建在一起,相距很近甚至陰影重疊。以上這些均對接收衛星信號,尤其數字信號有直接的影響,造成信號質量下降受到干擾等。
衛星接收天線的技術指標要達標,合格的拋物面天線是您正常收看的重要保證,否則肯定散焦,為什么現在二手的日本天線很熱銷啊,人家質量確實棒。不過我們還是支持國貨,選中國人制作的中衛等就不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