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張中的酸性成分有什么作用
紙張的含酸量是其使用壽命的指標。它可以用0 (酸性,表示紙張的使用壽命非常短) 到14.0 (堿性,表示紙張的使用壽命很長)之間的pH值來測量。隨著使用年限的增長和在日光和空氣中曝光次數的增多,任何一種紙張的酸性也會隨之增強。
酸性成分是如何進入紙張的
造紙術可以追溯到幾千年前——大約公元前3000年,那時的紙張都是用紙草做成的,經過幾個世紀的演變,世界各地都出現了很多新的造紙原料,例如:羊皮、竹子、絲綢和麻布等,又過了一段時間,棉布徹底取代了紙草。
在19世紀蒸汽造紙機(紙機)被發明出來以前,紙張一直都是一種品。這種設備能用隨手可得的木漿纖維造紙,從而把印刷文字呈現在了公眾的面前。
但是隨著各種新發明的不斷涌現,這種造紙方式的弊端也逐漸顯現出來。紙機一般采用較短、較弱的纖維造紙,但它生產出的紙張中的纖維方向與手工制造的紙張恰好相反。
如何保持紙張的強度和顏色
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全世界的圖書館和檔案館都開始面對一個嚴峻的問題:它們收藏的圖書和珍貴文件都出現了散架的情況。
造紙業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去研究明礬、松香與紙張之間的化學作用。結果顯示:隨著時間的推移,酸是破壞書刊和文獻的罪魁禍首。實際上,紙張的pH值被證明是引起紙張失去強度和褪色的主要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