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勘察設計活動是中國基本建設程序中十分重要的內容之一,是固定資產投資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先導性工作。所有的工程建設項目都必須首先經過可行性研究和工程設計,然后繪制成建設藍圖,才能進行實施。每年中國的固定資產投資數以萬億計,只要其中一個百分點的固定資產質量有問題,其造成的經濟損失將是十分巨大的。因此,工程勘察設計水平的好壞,直接關系到工程建設項目的好壞,工程勘察設計對固定資產投資具有先導和決定性的影響。
地質工程領域覆蓋的范圍包括:地質調查技術和方法與礦產資源勘查與評價,區域礦產基地及礦產遠景區預測與評價,礦區與礦床的勘探、開發與評價,地質工程領域建設、勘查評價項目可行性研究與決策,地質勘探的新技術與新方法,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地質災害的預測、評價、監測與保護,地質結構、地質環境、地質過程及地質災害研究中的計算機應用,地質工程實施過程中的質量檢測及新方法、新技術的設計、開發、應用,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行業的工程管理。
國民經濟建設中的重大地質問題、所需各類礦產資源、水資源與環境問題等是社會穩定持續發展的條件和基礎。地質工程領域正是為此目的而進行科學研究、工程實施和人才培養。地質工程領域服務范圍廣泛,技術手段多樣化,從空中、地面、地下、陸地到海洋,各種方法技術相互配合,交叉滲透,已形成科學合理的、立體交叉的現代化綜合技術和方法。
工程地質勘察 研究各種對工程建設的經濟合理性有直接影響的巖土工程地質問題,如巖土滑移、活動斷裂、地震液化、地面侵蝕、巖溶塌陷及各種復雜地基土等,以及由于人類活動所造成的環境地質問題(如地下采空塌陷、邊坡挖填失穩、地面沉降等),提出工程建設的方案和設計、施工所需的地質技術參數并對有關技術經濟指標作出評價(見工程地質勘察)。的工程地質學與土力學家K.泰爾扎吉早在40年代就倡導將工程地質與土力學結合為一體。70年代后,由于工程建設對勘察、設計、施工各環節在相互配合上的要求更高,國際上已形成了以工程地質學、土力學與巖體力學三門學科為基礎的巖土工程科學技術體制,顯著提高了傳統工程地質技術的深度與廣度。中國一些勘察單位已開始推行這種技術體制。工程地質學本身也隨著不同的研究對象,發展了一些新的學科,例如地震工程地質、海洋工程地質、環境工程地質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