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展的困難
1.缺乏專業人才
護理上門服務需要專業的醫護人員,而我國的醫護人員短缺問題仍然存在,這也是護理上門服務開展的困難之一。
2.缺乏規范的管理
目前,我國護理上門服務的管理還不夠規范,一些機構存在服務質量不高、亂收費等問題,這也制約了護理上門服務的發展。
3.費用問題
護理上門服務的費用缺乏明確的標準,有些醫療機構將費用設置過高,導致一些患者難以承擔費用,這也是護理上門服務開展遇到的阻礙。
總之,護理上門服務是一種趨勢,也是一種未來醫療服務的發展方向。雖然在開展過程中存在一些困難,但是我們應該加強管理,提高服務質量,為老年人提供更加優質、便捷的醫療服務。
護士上門服務,打針換藥
衛健委不斷鼓勵支持
“互聯網+護理服務”成為新風尚
這一段時間,“患者網上預約,護士上門服務,打針換藥”這一現象成為了一種風尚,在上海、北京、浙江、江蘇等地區甚至成為了一種普遍現象,需要仔細探討一番。
那么,“護士上門服務”這一現象是怎么發展來的呢?
2019年2月,國家衛健委正式發布《關于開展“互聯網+護理服務”試點工作的通知》及試點方案,部分省市積極開展“互聯網+護理服務”試點工作,鼓勵醫療機構對互聯網+護理工作進行探索。
2020年12月14日,國家衛健委官網發布《關于進一步推進“互聯網+護理服務”試點工作的通知》,文件指出,為貫徹落實黨中央、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實施健康中國戰略重大戰略部署,增加護理服務供給,進一步推進“互聯網+護理服務”試點工作,國家衛健委再一次下達互聯網+護理服務相關文件指示,在完善管理制度、防控執業風險、建立醫療服務價格和醫保支付政策等方面進行了有益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
有一些護士和患者對“上門服務”這件事非常好奇,他們疑惑的是,不在醫院進行護理服務,上了門之后到底能為患者做些什么呢?
在浙江省,以浙大二院為例。2019年2月,浙江省衛生健康委印發關于《浙江省“互聯網+護理服務”試點工作方案》的通知,浙大二院以患者需求為導向,充分融合醫院優勢護理學科,在省內率先開設線上咨詢與居家護理服務項目。
基于居家患者的護理需求,目前浙大二院已開展眼科護理、內鏡護理、老年護理、母嬰護理、傷口/造口/失禁護理、腹膜透析護理、腫瘤護理、靜脈護理、糖尿病護理等36個線上專科;開展線下居家護理項目包括PICC/輸液港維護、感染性傷口護理、腹膜透析、母嬰護理、造口護理等16個專科護理項目。
什么說護士上門服務成為了一種風尚呢?主要就是這事太新鮮了,之前沒聽說過,頗有一種家庭醫療的雛形。
浙大二院護理部主任蘭美娟介紹表示:“我們將護理服務從醫院延伸到了社區、家庭,擴大了服務半徑,患者足不出戶就可以接受省級護理專家的指導和上門護理服務,解決了患者就醫不便、看專家難的問題,有效地解決了患者的實際需求,同時為患者節約了大量就醫時間,減輕家庭照護負擔。”
此前,媒體曾報道了護士上門服務的案例。家住蕭山的小徐被診斷為肌無力,隨著疾病的進展,小徐如今已無法自己翻身更換臥位,生活無法自理,連進食都需要人幫忙。更棘手的是,長時間臥床會引起壓瘡,壓瘡的嚴重后果就是導致局部組織壞死,創口甚至深入骨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