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2003年標準規定,食用植物油統一采用以單一的原料名稱對產品命名的方式,禁止將與用途、工藝等有關的詞語用在產品名稱中。也就是說,產品只能根據原料稱為大豆油、花生油、玉米油,不能再加上“烹調”、“壓榨”等類似的字眼來命名。
“壓榨法”和“浸出法”是食用油的兩種基本制作工藝。這兩種方法的區別在于,“壓榨法”是靠物理壓力將油脂直接從油料中分離出來,全過程不涉及任何化學添加劑,保證產品、衛生、無污染,天然營養不受破壞。而“浸出法”則采用溶劑油(六號輕汽油)將油脂原料經過充分浸泡后,進行高溫提取,經過“六脫”工藝(即脫脂、脫膠、脫水、脫色、脫臭、脫酸)加工而成,的特點是出油率高、生產成本低,這也是浸出油的價格一般要低于壓榨油的原因之一。
很顯然,從追求天然健康的角度講,壓榨油更符合人們的消費心理。國內市場上絕大多數的花生油采用的是“壓榨法”,而多數大豆色拉油則選用“浸出法”。
改善菜肴色澤
油脂可以使菜肴呈現出各種不同的色澤。例如在制作掛糊上漿菜時,由于油溫不同,可使炸制或煎制出的菜肴呈現出潔白、金黃、深紅等不同顏色。油可以高于水或蒸汽1倍的溫度,迅速驅散原料表面及內部的水分,油分子滲透到原料的內部,使菜點散發出誘人的芳香氣味,從而改善了菜肴的風味。香油內鏈(麻油)更具有特殊的香味,對改善菜肴的風味,提高菜點質量有很大的作用。
增加營養成分
在烹調過程中,由于脂肪滲透至原料的組織內部,不僅改善了菜肴的風味,并且補充了某些低脂肪菜肴的營養成分,從而提高了菜肴的熱量,即營養價值。
一要看顏色,一般來說,精煉程度越高,油的顏色越淡。當然,各種植物油都會有一種特有的顏色,不可能也沒有必要精煉至沒有顏色。
二要看透明度,要選擇清澄透明的油,透明度越高越好。
三要嗅無味,取一二滴油放在手心,雙手摩擦發熱后,聞不出異味(哈喇味或刺激味),如有異味就不要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