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設計的展板排版關乎目標對象的整體性,產品整體形象Products Identity 簡稱PI 是產品在設計、開發、研制、流通、使用中形成統一的形象特質,是產品內在的品質形象與產品外在的視覺形象形成統一性的結果。因此,目標對象的合理化排版,是設計師與設計品的高度融合。
歸根結底,我們主流觀念里的工業設計跟國際上的家伙們玩的根本不是一個東西,工業設計必須是一個系統,絕不僅僅是裝飾,需要從初的調研,分析人的需求,產品的潛在存在方式,根據工藝成本以及結構,人機工程,人群習慣的考慮,綜合設計方案解決,再到后續生產控制跟進,包裝以及平面標識,宣傳方案,售后跟蹤反饋。
產品設計流程是設計師用來解決問題的重要體系。不過,產品設計師所需的概念和技能是多種多樣的,并且會根據你所處的階段不同而調整。 作為一名產品設計師,你可能會扮演問題解決者、研究人員、設計師、產品經理、數據分析師和營銷人員,但從另一方面想這意味著你的工作永遠不會重復。
設計機械零件時,不僅應使其滿足使用要求,即具備所要求的工作能力,同時還應當滿足生產要求,否則就可能制造不出來,或雖能制造但費工費料很不經濟。 在具體生產條件下,如所設計的機械零件便于加工而加工費用又很低,則這樣的零件就稱為具有良好的工藝性。有關工藝性的基本要求是: ①毛坯選擇合理機械制造中毛坯制備的方法有:直接利用型材、鑄造、鍛造、沖壓和焊接等。毛坯的選擇與具體的生產技術條件有關,一般取決于生產批量、材料性能和加工可能性等。 ②結構簡單合理設計零件的結構形狀時,警好采用簡單的表面(如平面、圓柱面、螺旋面)及其組合,同時還應當盡量使加工表面數目少和加工面積小。 ③規定適當的制造精度及表面粗糙度零件的加工費用隨著精度的提高而增加,尤其在精度較高的情況下,這種增加極為顯著。因此,在沒有充分根據時,不應當追求高的精度。同理,零件的表面粗糙度也應當根據配合表面的實際需要,作出適當的規定。 欲設計出工藝性良好的零件,設計者就必須與工藝技術員工相結合并善于向他們學習。此外,在金屬工藝學課程和手冊中也都提供了一些有關工藝性的基本知識,可供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