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標標準,拆解要素
管理要素(15 個):如組織(4.1)、文件控制(4.5)、合同評審(4.3)等;
技術要素(10 個):如人員(5.2)、設備(5.3)、檢測方法(5.4)等。
示例:針對 “5.4.2 方法選擇”,需在程序文件中規定:
標準方法的查新流程(如每季度檢索國家標準平臺);
非標準方法的驗證要求(如回收率試驗、不確定度評估)。
記錄表單:設計可追溯性模板
必填字段:
基本信息:樣品編號、檢測日期、人員簽字;
過程信息:儀器型號、環境參數(如溫濕度)、操作步驟記錄;
結果信息:檢測數據、計算公式、結論;
追溯信息:文件版本號、關聯報告編號。
示例:《設備校準記錄》需包含:
設備名稱 / 編號;
校準機構 / 證書號;
校準項目 / 結果;
下次校準日期(自動計算:本次日期 + 校準周期)。
常見誤區規避
重形式輕實質:避免文件僅為 “應付認證”,如《糾正措施程序》需明確 “根因分析方法”(如 5Why 法),而非僅記錄整改動作。
層級混淆:質量手冊不涉及具體操作步驟(如 “天平校準” 應在 SOP 中規定,而非手冊)。
記錄冗余:避免重復填寫信息(如檢測原始記錄可自動生成編號,無需手動填寫)。
通過以上步驟,實驗室可構建 “自上而下可指導、自下而上可追溯” 的管理體系文件,為 17025 認證奠定基礎。建議在文件試運行期間(至少 3 個月),通過內部審核和模擬評審驗證文件的有效性,及時修訂漏洞。
ISO 17025認證的成功實施不僅僅是實驗室的認證,更是能夠在國際市場中獲得商業成功的保證。ISO 17025認證可以在實驗室市場中提高其競爭力,同時為客戶提供更加的實驗室測試服務。此外,ISO 17025認證還防止了實驗室測試數據的失信行為,保障了客戶和合作伙伴的利益。總體而言,ISO 17025認證是一個全球通用的實驗室認證標準,它可以幫助各大實驗室提高其測試和技術能力,充分發揮其在整個產業鏈中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