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空調系統由一個或多個冷熱源系統和多個空氣調節系統組成,采用液體氣化制冷的原理為空氣調節系統提供所需冷量,用以抵消室內環境的熱負荷;制熱系統為空氣調節系統提供所需熱量,用以抵消室內環境冷暖負荷。
制冷系統是中央空調系統至關重要的部分,其采用種類、運行方式、結構形式等直接影響了中央空調系統在運行中的經濟性、性、合理性。
壓縮機吸入低壓氣體經過壓縮機壓縮變成高溫高壓氣體,高溫氣體通過換熱器把水溫提高,同時高溫氣體會冷凝變成液體。液體再進入蒸發器進行蒸發,(蒸發器蒸發的同時也要有換熱媒體,根據換熱的媒體不同機器的型號結構也不同。常用的有風冷和地源。)液體經過蒸發器后變成低壓低溫氣體,低溫氣體再次被壓縮機吸入進行壓縮。就這樣循環下去,空調側循環水就變成45-55度左右的熱水了。熱水經過管道送到需要采暖的房間,房間安裝有風機盤管把熱水和空氣進行熱交換實現制熱目的。
氣態制冷工質(如氟利昂)經壓縮機壓縮成高溫高壓氣體后進入冷凝器,與水(空氣)進行等壓熱交換,變成低溫高壓液態。液態工質經干燥過濾器去除水份、雜質,進入膨脹閥節流減壓,成為低溫低壓液態工質,在蒸發器內汽化。液體汽化過程要吸收汽化潛熱,而且液體壓力不同,其飽和溫度(沸點)也不同,壓力越低,飽和溫度越低。例如,1kg的水,在壓力為0.00087MPa,飽和溫度為5℃,汽化時需要吸收2488.7KJ熱量;1kg的氨,在1個標準大氣壓力(0.10133MPa)下,汽化時需要吸收1369.59KJ熱量,溫度可低達-33.33℃。因此,只要創造一定的低壓條件,就可以利用液體的汽化獲取所要求的低溫。依此原理,汽化過程吸取冷凍水的熱量,使冷凍水溫度降低(一般降為7℃)。制冷工質在蒸發器內吸取熱量,溫度升高變成過熱蒸氣,進入壓縮機重復循環過程。蒸氣壓縮式制冷系統主要分為水冷式和風冷式,其中風冷式如圖1所示。
確定主機型號
首先要考慮房屋的面積和朝向,看是否有大面積的玻璃窗,以此來計算空調的同時使用系數。
一般而言,在普通家居環境中,實際使用時所需要的冷量往往不是全部房間冷量的綜合,而是低于后者,前者大約只需要達到后者的60%~70%即可。這樣可節省投資,避免不必要的浪費。
房間實際所需冷量可通過以下公式計算:
實際受冷面積 = 房屋建筑面積 × 房屋實用率 × 65% (除去廚房、洗手間等非制冷面積)
實際所需冷量 = 實際受冷面積 × 單位面積制冷量
注意:單位面積制冷量根據具體情況有所變化,家用通常為100~150瓦/平方米。如果房間朝南、樓層較高,或者有大面積玻璃墻,可適當提高到170~200瓦/平方米左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