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星九號”挑戰有線電視? 雖然衛星直播電視被定位于對有線數字電視的補充和延伸,但國家廣電總局有關人士也曾表示,直播衛星啟動后,原有的政策將會有一些調整。隨著政策的調整和衛星增值業務的開展,衛星直播廣播電視業務與有線電視之間的競爭是否會加大? “衛星直播電視形成一定規模后勢必對有線數字電視業務造成沖擊。”陳磊說,“如果收費衛星直播電視成為現實,規模較大、收視率較高的衛星電視臺將成為的受益者。” 2006年發布的《中國直播衛星產業報告》預計,一旦個人接收衛星節目的政策放開,到2010年,中國的直播衛星用戶將超過1500萬,終端設備市場以及收視費的總體規模將在百億元左右。 從美國衛星直播電視的發展來看,自1993年開始采用數字直播衛星技術至2003年,直播衛星電視從有線電視手中搶走了21%%的用戶,其年均增長率更是超過了有線電視訂戶增長率。 “目前各地有線電視網絡在向電視用戶收費的同時,還向各地的衛星電視臺收取一定的費用。”陳磊介紹,“因費用糾紛而影響節目播出的現象并不鮮見,甚至有些地方有線電視網絡為保護本地節目收視率,不愿意與收視率較好的衛星電視臺合作。但在衛星直播電視的運營模式下,節目供應商可不必通過地方有線網絡而直接向觀眾收費,十分有利于規模較大、收視率較高的衛星電視臺的發展。”
三大亮點 “中星九號”直播衛星是中國衛通于2005年4月從法國泰雷茲阿萊尼亞宇航公司(TAS)引進的新一代廣播電視直播衛星,價值1億歐元。它采用法國SB4000系列成熟商用衛星平臺,設計壽命15年,發射重量4.5噸,裝載有22個Ku頻段大功率轉發器,總功率約11000瓦。作為中國衛星時代的開啟者,它有哪些亮點呢? 亮點一:信號可以直接到戶 “中星九號”屬于直播衛星,信號可以直接到戶,而不必經電視臺再轉送。在地面只需要一個半米“小鍋”就可以接收。 亮點二:覆蓋面積大 和地面、有線數字電視相比,衛星直播數字電視的優勢是覆蓋面積大,而一個衛星電視接收套站的價格只有幾百元。具體來說,衛星投入使用后,不僅大大增加了傳輸容量,提高了節目收視質量,而且將中國廣播電視覆蓋率提高到98%%以上。“中星九號”的投入使用將有效解決中國廣大偏僻鄉村無法收看衛星直播節目的尷尬。
成功發射與否取決于電離層的狀況,因為波具有粒子性,電離層的不穩定會干擾波的傳送,一般情況下穩定。 電場和磁場的交互變化產生電磁波,電磁波向空中發射或泄漏的現象叫電磁輻射。任何帶電體周圍都存在著電場,周期變化的電場就會產生周期變化的磁場,就存在電磁波,產生電磁輻射。所以電磁輻射當然存在。
無線的設計具有下列特點: 一副收發合一的衛星天線。對于任何一個點波束、發射波束和接收波束將完全重疊(同時,不需要做第二副天線,極大地降低了天線分系統的重量。 新穎的結構設計,達到了收攏狀態的小型化和簡易、可靠展開的目的。 反射面采用介質薄膜上鍍有金屬環的頻率選擇面,它只對工作頻率產生諧振而反射,其余則全部通過,消除了金屬對金屬之間的接觸,將使無源交調小。 介質薄膜采用非完全絕緣體材料--氧化銦,其電阻率在10(8次方)Ω左右,從而既保證了靜電完全卸載,又保持電磁波的穿透不受影響。 128個饋源,同星上數字信號處理器的完美結合,有效保證覆蓋區點波束的要求。利用偏饋技術,每8或20個,甚至更多的饋源形成一個波束,總數可形成200-300個點波束。 多點波束,14分貝的波束隔離;大大提高了頻率復用的次數(波束數/7),極大地節省了衛星的頻率和頻帶。 點波束的設計,保證了天線的高增益,有效地支持了個人通信的需求。

